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_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洛阳_附近学生100元4小时电话号码

“有备”才能“无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矿产资源战略思考

【信息来源: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作者:王国平 杨艳 】 【发布时间: 2013-03-2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瓶颈制约日趋明显,资源安全供应风险加大。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对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必须及时调整我国矿产资源战略,促进我国平稳跨越资源需求高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现状:国内矿产资源瓶颈日趋凸显

   

  1980-2000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阶段,全国大宗矿产品消费量增长2-4倍;2000-20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大宗矿产品的消费量增长2-4倍;2020年我国大宗矿产品的消费量预计增长1-3。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标准煤,粗钢、精炼铜、原铝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7.5亿吨-10亿吨、1200万吨-1400万吨及3000万吨-3500万吨。未来十年将是我国资源供应压力最为突出的时期。

   

  机遇: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进入调整期

   

  近年来,全球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按照目前的矿产开采水平,大多数矿产储量可供利用20-40年,其中煤、铁矿石、铝土矿、钾盐等矿产可利用100年以上,天然气、铀、锰等矿产可以利用50-100年,铜矿可利用30年。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矿业公司通过金融机构对矿业公司进行参股或控股、金融炒作等,基本垄断了全球多数矿产资源,推升了资源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空间,让中国等资源进口大国利益受损。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ぬ跫鸾コ晌蹲士蟛辈榭⒕霾叩闹圃家蛩?。多国都提高了矿产勘查开发的环保门槛,矿业环境?;ふ伎笠低蹲食杀颈壤士焖偕仙魇疲沟貌糠治鞣娇笠倒鞠萑肽岩晕痰睦Ь?,退出部分资源占有。

   

  世界金融?;鞣娇笠倒敬チ俗式鹄?,国际矿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矿业市场明显降温,矿产资源供需格局进入调整期。

   

  挑战:我国矿产资源利用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持续上升与国内资源保障程度不断下降的矛盾;

   

  二是粗放型的矿业增长方式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出现新的矛盾。

   

  我国近10年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增长迅猛。其中,粗钢消费量增长300%,铜消费量增长394%,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2020年前国内资源保障程度继续下降,铁、铜、铝、钾盐等重要大宗矿产缺口量会继续增加,铁矿、铜矿、铝土矿可供资源储量不足,供需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

   

  当前,我国的45种主要矿产中有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出现严重短缺,铁矿石、铝土矿、铜等大宗矿产进口量快速增加。2011年,全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571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34.5%,且呈逐年攀升的态势。铁、铜、铝土矿、钾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美国、加拿大等矿业大国对资源垄断控制同我国进口量攀升的摩擦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印度等国家的崛起对国际矿产品需求量会迅速增加,我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的成本和资源供应的潜在风险增大。

   

  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消耗,但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单位产值矿产资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矿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产品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压力不断加大。

   

  建议:调整我国矿产资源战略

   

  在政策导向上,加大国际合作。一是落实政府间地质矿产合作协议,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国际合作,为企业矿业权登记和后续勘查提供依据和基础。二是加强对全球铁、铜、铝、钾盐、稀土、铀矿资源分布规律与找矿战略区划研究和东南亚、东北亚等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与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分析。三是推进综合研究和信息服务,落实国外地质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一批我国具有国际勘查经验的专业地质人才。四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方法,加大对深部找矿、复杂矿床勘查等国外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合作。

   

  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实行贸易与勘查、开发并举。一是从进口海外资源向影响市场规则和控制资源并重转变,通过参股、控股等金融手段,投资全球大型矿业公司,获取海外资源。二是对于国际上资源供应充足、分布广、保证程度高、国内对外依赖性不太大的矿产要继续发挥贸易进口的比较优势。三是积极扩大企业在国外的勘查开发,尤其要加快我国短缺的重要矿产在国外的风险勘查开发。通过风险勘查开发,建立国外矿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在矿种选择上,以国内资源短缺的战略矿产和大宗支柱性矿产为重点。一是重点支持国家急需矿种,开展国际合作,支持“走出去”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二是对国内优势矿产,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走出去”企业以独资或参股、控股的方式,参与经营运作,控制该类资源在全球的开发进度,提高我国优势矿种的全球战略资源配置能力,凸显话语权。

   

  在国家和地区选择上,充分利用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地缘优势。以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周边和非洲国家为重点,兼顾拉丁美洲,实现矿产资源供给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在运作机制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实行多元化发展。在运作方式上,采取独资开发、或与其它外国矿业公司或国际财团合资经营的方式;在融资策略上,要在国内筹、融资的同时,有步骤、有重点地在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在项目规模上,做到大、中、小项目并举。

   

  加强矿产资源储备协调,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一是建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制定矿产资源储备规划;三是编制矿产地储备和矿产资源储备计划。按照“中央主导,地方配合,企业参与”的运行模式,由国家统一管理,具体实施委托企业或当地政府负责监管和?;?。

   

  设立矿产地储备专项资金。从公共财政中设立矿产地储备专项资金,用于统筹近期与远期、国家、地方与企业利益关系,支出范围有矿产地的规划、收储、勘查、维护、管理等。专项资金的来源一方面通过预算安排,条件成熟以后,还可以通过针对储备矿种征收特别消费税、发行债券、动用外汇储备等方式筹集。

   

  统筹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储备。对于优势矿产资源,以国内开发、国外储备为主。一是利用国内丰富的储量,结合全球供需情况,适度开发国内资源,形成价格优势;二是加大企业对国外的矿种勘查、买断和入股投资,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对于劣势矿产资源,以国内储备、国外开发为主。一是大力开展企业对国外资源的投资和勘查,尽可能多的开发利用国外资源;二是加大国内资源勘查力度,力争找矿突破,与此同时以战略储备为主,以防战争等特殊情况,保障资源的供应。

   

  统筹不同区域资源开发和矿产地储备。以煤炭为例,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极不适应,必须综合考虑几大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合理开发和科学储备。东部地区煤炭应以开发为主,同时注重海外煤炭进口;中部地区实行煤炭储备和开发并举;西部地区则要形成全国最重要的煤炭矿产地储备区。

   

  研究开发地质勘查新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大幅度提高对地观测与深部探测能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体系。以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和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矿产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加强中小型矿山技术改造。通过鼓励中小型矿山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实施兼并、联合或重组,关闭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的小矿山,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等准入制度,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查看评论

相关文档

?